我的论点藏在我的刀鞘里,它打算把你的白玫瑰染成血一般红。
—— 《亨利六世》by 莎士比亚
乔治 R R 马丁 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大火并拍成更加火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之后,很多人对作者所创建的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出现了很多考据学家将《权力的游戏》的各种故事背景进行了很多发挥。但是熟悉英国和欧洲历史,同时读过原著的朋友应该会很轻易的发现,整个故事背景很明显是基于英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比如所谓七国(seven kingdoms)之王的来源,明显是基于英格兰九世纪的维塞克斯国王(Wessex),同时是第一个英格兰国王的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的故事。再比如说,先民(First Men)明显是指的罗马帝国到来之前生活在英格兰的凯尔特人(Celtics),这些凯尔特人是罗马化时期典型的野蛮人,喜欢脸上涂些颜料,信仰德鲁伊教,而德鲁伊教徒,又明显是符合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s)的设定。
————本文含大量《冰与火之歌》的剧透,没有看过书或者剧的读者请慎重阅读————
再看整个冰火世界的地图,西侧的维斯特洛大陆是不是和不列颠岛非常的相像呢?从地图来看,冰火世界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维斯特洛长城以北的区域,在真实世界映射苏格兰;第二部分,维斯特洛,即英国;第三部分,布拉佛斯等诸城邦,映射意大利和希腊地区的城邦国家;第四部分,奴隶湾(Slavers’Bay)映射埃及、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第五部分 草海 Dotheraki Sea,映射匈牙利、乌克兰等地区游牧民族控制的地带。而已经灭亡的Valaris,则一半是罗马的原型,一半是法国的原型,从遗留的瓦雷利亚语言的情况来看,和拉丁语很像,而从曾经侵略英国并产生独立的王朝来看,则是法国的原型。
这也就是说,冰与火之歌的故事背景,包括其政治、军事、宗教、文化都是有着真实世界的映射关系的,那么其中发生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否也同样发生过呢?答案是,基本来说冰与火之歌的大部分故事,在历史上都有迹可循,而老马丁就是从这些英国的历史故事汲取灵感,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又不真实的奇幻故事。
那么,冰与火之歌的故事,主要从哪几段历史进行取材呢?其主要的取材时间段,是1455年─1485年持续三十年的英国王位战争,由于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第二幕中,争夺王位的两大家族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从此被称为“蔷薇战争”。此名称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蔷薇和约克的白蔷薇。
一、权力的游戏 A Game of Thrones
老王驾崩,新王万岁(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冰火第一卷的故事,完全可以由这八个字叙述。整个故事由国王Robert邀请早年好友,北境守护者Ed Stark任首相开始,Ed到任后,发现上一任首相,自己的岳父死的实在不寻常,竟是谋杀,查明真凶竟然是王后Cersei,而王后杀首相的原因,竟是首相发现了王太子不是国王亲生,而是王后和御林军统领,同家族的亲弟弟Jaime乱伦私通所生。Ed逞了一把妇人之仁,将此事告诉了王后,并且让王后自行跟国王说,简直是脑子被驴踢了,结果第二天国王被王后安排死于打猎,死前安排Ed摄政,然而国王崩后,王后立刻政变,诛杀了Ed。
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其实是亨利六世时期,安茹的玛格丽特驱逐约克公爵的改写。
当国王亨利六世在1453年遭受第一轮精神病时,摄政理事会建立了,由强大的约克家族的首领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Duke of York)任摄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胆的开始加强了他对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并在一系列和亨利的支持者(如诺森伯兰伯爵)的小冲突中给予他的同盟者萨尔斯堡和沃里克以支持。
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败了理查的野心,约克公爵被亨利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赶出朝廷。强力上进的玛格丽特王后成了兰开斯特派系的实际领袖。玛格丽特王后建立了针对理查的一个同盟并和其他贵族密谋削弱他的影响力。遭受到更多挫败的理查最终付诸武力,在1455年在第一次圣阿尔班斯战役(First Battle of St Albans)中挑起争端,这就是蔷薇战争的开始。
第一卷从一个一个人物的视角,平铺出现了在权力的游戏中角逐的几大家族,Baratheon家族,代表人物国王 Robert,其人物原型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Robert在故事中是Stark家族的Ed的好友,年轻时联手造反击败了塔格利安家族的末代疯王,然后加冕登基为维斯特洛七国之王,年轻时文治武功均佳,年老后变得昏庸,喜醺酒打猎,声色犬马饮食无度,最终死于王后Cersei安排的一场打猎阴谋。英王爱德华三世,其父是英国有名的昏君爱德华二世(可以看成疯王的原型,其事迹中也有残忍杀害贵族的事情)的儿子,早年登机曾被其母控制朝政,但是迅速发动政变掌权,也是年轻的时候很有作为,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曾经将战线推到巴黎城下,但是年老时被其情妇控制,也是喜醺酒打猎,声色犬马饮食无度,而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可以看做又被称为“银王子”的雷加·塔格利安的原型。
Stark家族,代表人物Ed Stark,Robert Stark父子,这父子可以看作是蔷薇战争初期的约克公爵势力,不同的是约克公爵在玫瑰战争开始时只是被驱逐出宫廷,而Ed则是被斩首了,而后面的故事,约克纠集军队勤王,也是胜多败少,但是最后功败垂成,主将就戮。
Lannister家族,代表人物最多,老谋深算的父亲Tywin,心狠手辣的长女Cersei,英武善战的长子Jaime,足智多谋的次子小恶魔Tyrion,其中Cersei在手段毒辣的方面很类似英王亨利六世的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在玫瑰战争中,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包括屠杀敌对贵族,纵兵抢劫英国城镇,当玛格丽特的部队接近伦敦时,整个伦敦城人心惶惶,大家争相逃命。
以上三个家族便是权力的游戏中初期的重要玩家,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其中还混杂着很多不那么重要的家族或者后期发力的家族,比如代表着爱尔兰力量的铁群岛(也有维京人的影子),代表着苏格兰力量的野人,代表着威尔士的河谷骑士力量等等
二、列王的纷争 A Clash of Kings
从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开启金雀花王朝开始(House of Plantagenet)历九世200余年,然后又王族分支兰尼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分别掌权,安茹家族(正统王族)、兰卡斯特家族、约克家族的权力斗争,正好符合上文所说的拜拉席恩、兰尼斯特、史塔克家族三足鼎立的斗争。
名称
|
加冕日期
|
在位结束
|
备注
|
---|---|---|---|
亨利二世(短斗篷王)
|
1154年12月19日
|
1189年7月6日
|
前诺曼王朝继承人马蒂尔达公主之子
|
幼王亨利
|
1170年6月14日
|
1183年6月11日
|
亨利二世长子,15岁开始与父亲共治
|
理查一世(狮心王)
|
1189年9月3日
|
1199年4月6日
|
亨利二世三子
|
约翰王(无地王)
|
1199年5月27日
|
1216年10月19日
|
理查一世之弟,亨利二世幼子
|
亨利三世
|
1216年10月28日
|
1272年11月16日
|
约翰王长子
|
爱德华一世(长脚王)
|
1272年11月20日
|
1307年7月7日
|
亨利三世长子
|
爱德华二世
|
1307年7月7日
|
1327年1月25日
|
爱德华一世之子
|
爱德华三世
|
1327年1月25日
|
1377年6月21日
|
爱德华二世长子
|
理查二世
|
1377年6月21日
|
1399年9月29日
|
爱德华三世之孙,黑太子爱德华之子
|
兰开斯特王朝
名称
|
加冕日期
|
在位结束
|
备注
|
---|---|---|---|
亨利四世
|
1399年9月30日
|
1413年3月20日
|
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约翰之子废黜堂兄理查二世自立
|
亨利五世
|
1413年3月20日
|
1422年8月31日
|
亨利四世之子
|
亨利六世
|
1422年8月31日
|
1471年5月21日
|
亨利五世之子
|
约克王朝
名称
|
加冕日期
|
在位结束
|
备注
|
---|---|---|---|
爱德华四世
|
1461年3月4日
|
1483年4月9日
|
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之子,爱德华三世之后
|
爱德华五世
|
1483年4月9日
|
1483年6月25日
|
爱德华四世之子
|
理查三世
|
1483年6月26日
|
1485年8月22日
|
爱德华四世之弟,爱德华五世叔父
|
第二卷《列王的纷争》,所讲故事主要是“五王之战”的故事,从Stark家族的Ed被斩首开始,权力的游戏从政治阴谋发展到了军事冲突,Robert Stark汇聚了北境所有军事力量,正式向兰尼斯特家族开战,而Baratheon家族的长子Stannis以龙石岛为基地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三子蓝里依靠其玫瑰家族的军队,也开始向兰尼斯特家族发难。这就像是赤壁之战时的曹刘孙了,然而和赤壁之战不同的是,拜拉席恩家族的长子和三子没有联合而是先内讧,可以说是完全看不清楚形势,最终两败俱伤,被兰尼斯特家族轻易的击败了。而另一边北境的军队可以说是百战百胜,然而却仍是输在了阴谋,在Robert的政治联姻婚礼上,被他们联姻的对象,家族一网打尽,全军覆没,被称作“血色婚礼”。
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其实就是“玫瑰战争”战事的主体部分,其故事被打乱,拆散,重新组合成了一个具有演义性质的新故事。下面举几个比较重要的片段
片段1:
————蔷薇战争历史————
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领一支小部队前往伦敦,在伦敦北面的圣艾班斯碰到赶来的亨利六世的部队。相对规模较小的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是内战的第一次公开冲突。理查表面上的目的是从亨利国王身边清除”奸臣”。结果对于兰开斯特方面是败仗,他们失去了很多领袖,包括埃德蒙·蒲福。约克和他的同盟重新获得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时间两边似乎都为真正进行会战所震惊并尽力妥协。当亨利再次遭受精神疾病时,约克重新任摄政王,玛格利特受他保护,在理事会的决策中遭到排挤。
————列王的纷争————
Robert Stark向南进军,屡战屡胜,击败了兰尼斯特家族的主力,与盟军会师三河,俘虏兰尼斯特家族主帅Jaime。
片段2:
————蔷薇战争历史————
约克公爵和萨尔斯堡勋爵在那年晚些时候离开伦敦以加强在北面对抗玛格丽特王后的军队的据点,她据报告已经在约克市聚集部队。
1460年圣诞,理查在韦克菲尔德(Wakefield)附近的山得尔城堡(Sandal Castle)采取守势。虽然玛格利特的军队的人数是理查的军队的2倍(理查9000人,安茹的玛格丽特约18000人),12月30日,约克还是下令他的部队离开城堡出击。他的军队在韦克菲尔德战役(Battle of Wakefield)中惨败。理查在战斗中被杀,而萨尔斯堡和理查17岁的儿子瑞伦伯爵埃德蒙(Edmund,Earl of Rutland)被捕并被砍头。玛格丽特下令将三人的头挂在约克的城门。
————列王的纷争————
血色婚礼,Stark家族全军覆灭,Robert Stark的头被插在长矛上示众。
片段3:
————蔷薇战争历史————
1467–70年间,国王爱德华和他曾经的良师益友,权利强大的沃里克伯爵奈维尔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这有几个原因,但都主要起源于爱德华1464年决定秘密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Elizabeth Woodville)结婚。爱德华后来宣布关于他结婚的新闻为既成事实,使得沃里克极为尴尬,因为他曾商议爱德华和一位法国新娘的联姻,他认为有和法国结盟的必要。
————列王的纷争————
Karstark和Stark家族的母亲要求Robert顺应形势和佛雷家族联姻,但是Robert秘密先与另一个新娘结婚了,Frey觉得受到侮辱且利益受损,引发后面的“血色婚礼”
三、冰雨的风暴 A Storm of Swords
《冰雨的风暴》的故事时间紧接在《列王的纷争》之后。五王之战——罗柏·史塔克,巴隆·葛雷乔伊,蓝礼、乔佛里和史坦尼斯·拜拉席恩之间的战争——让七大王国陷入混乱。蓝礼·拜拉席恩已死,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在夺取君临时被兰尼斯特家族和提利尔家族的新联盟击败。马泰尔家族依然支持兰尼斯特家族。同时,大群野人在曼斯·雷德的指挥下向长城进军,只有微弱力量的守夜人防守。在远东,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打算返回潘托斯组建一支能够夺回铁王座的军队。
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对应的是1468年,沃里克(king maker)和乔治(Clarence)被宣布为叛国者并逃往法兰西,那里路易十一在1470年正受到安茹(Anjou)的玛格利特要他侵入英格兰并帮她受俘的丈夫重新取得王位的压力。正是路易建议沃里克和玛格利特建立联盟,这个想法曾经为敌的两方面一开始都不觉得好笑,但最后在意识到潜在的利益时又都同意了。但是,双方无疑同床异梦:沃里克需要一个傀儡国王亨利或是他年轻的儿子;玛格利特要重新获得她家庭的领域。无论如何,沃里克的女儿安妮·奈维尔和玛格利特的儿子前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的婚事被安排了,沃里克并于1470年秋侵入英格兰。
这两个时期,同样是大战之后表面上的宁静,安茹的玛格丽特、造王者沃里克和乔治,对应的是丹妮莉丝、小恶魔和大太监。从法国借兵,大举回到英格兰,也正是丹妮莉丝势力的想法和作为,同时野人南侵,和此前玛格丽特皇后帅军南侵各种劫掠的事实暗合。
四、群鸦的盛宴 A Feast for Crows 和之后
第四卷为止,《冰与火之歌》的故事就逐渐脱离了蔷薇战争的故事模型,而开始向魔幻的方向逐步发展,从书名就可见一斑,第五卷 《魔龙的狂舞》A Dance with Dragons,第六卷 《凛冬的寒风》The Winds of Winter,第七卷《狼奔的时代》A Time for Wolves,基本逐步转向讲龙和异鬼的斗争了,而龙和异鬼的斗争的含义则可能是只人与天斗的故事,如果像电视剧一样,再把这如同魔戒一般的故事,讲成 A Game of Thrones,恐怕就很不合适了。
蔷薇战争虽然在当时是西欧的大事件,然而滚滚长江东逝水,留给世人的,除了英格兰王室徽章从金雀花改为了红白蔷薇,并把玫瑰作为国花之外,就是这一个一个勾心斗角的精彩故事了,我们要感谢马丁,将这些演绎的历史以生花妙笔描绘出来,然我们深思人性,感悟历史。
说点什么
您将是第一位评论人!